

随着夏季的到来
气温不断升高
夏季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
在这个热浪滚滚的季节
一种容易被忽视却威胁健康的“夏季病”
在悄然高发——细菌性痢疾

细菌性痢疾(简称“菌痢”)是由志贺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。患者通过粪便大量排出志贺氏菌,人主要通过被志贺氏菌污染的水源、食物、餐具、手等经口感染,亦可通过苍蝇等媒介间接传播。菌痢常年散发,夏秋多见,是我国的常见病、且多发的传染病。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。

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通常为1~3天,常见症状包括:
1.腹泻:最初为稀水样便,逐渐转为黏液便或脓血便,排便频繁,每日最多可达10次以上。

2.腹痛:多为阵发性绞痛,便前明显,便后缓解。
3.里急后重:总有想排便的感觉(便意),但排便不畅。
4.发热:体温可达38℃~40℃,儿童可能出现寒战或惊厥。

5.其他症状:如恶心、呕吐、乏力,严重者出现脱水和休克症状。

1.避免与细菌性痢疾感染者密切接触。
2.饮食安全:食物烧熟煮透,不吃生冷食物,生熟分开处理。

3.饮水卫生:饮用开水,避免饮用生水。
4.勤洗手:饭前便后要洗手,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。

5.环境清洁:消灭苍蝇,保持厨房卫生,患者粪便要消毒。
6.加强锻炼:增强自身的免疫力。

如果出现
高热、腹痛、腹泻、脓血便等症状
应尽快就医诊治
不要自行使滥用抗生素
以免用药不当延误治疗

来源微信公众号山东疾控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